在摩天大樓之間,在道路兩旁高高的行道樹下,在城市無數(shù)的斑馬線上,人們穿梭于城市之中,短暫相遇而又擦肩而過……對此,我們是否曾有過疑惑:為何必須如此奔波?城市空間是否已超出人的尺度?城市形態(tài)又如何塑造了我們的生活?
每一座城,都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“想象的共同體”。我們建造了城市,城市也在無形中改變著我們。而關鍵在于——我們如何想象城市?想象是雙向的:既指向過去,通過文字觸摸那些消逝的偉大城市;也指向未來,思考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城市,人與城應該建立何種關系。
歷史學家湯因比主編的《命運之城》或許能給我們啟示。這部作品書寫了人類歷史上19座偉大的城市樣本,從雅典的城邦到長安的盛世,從威尼斯水城到紐約都市……揭示了“城市是人類靈魂安放之所”的深刻命題。
11月1日(周六)14點,在上海圖書館東館,新京報書評周刊、光啟書局聯(lián)合邀請了《命運之城》的譯者、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系教授陳恒,同濟大學建筑與規(guī)劃學院教授張松,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崗,開啟一場由“城市罐頭”主播YAO主持的對談活動,共話人與城的相互成就——無論是伯利克里與雅典的共生,還是普通人與巨型城市的羈絆。
讓我們從歷史中讀懂當下,在《命運之城》里遇見文明的溫度。

《命運之城》, [英] 阿諾德·湯因比 主編,陳恒、屈伯文、倪凱、黎云意譯,光啟書局,2025年10月。
我們如何想象城市?
——《命運之城》新書分享會

對談嘉賓

陳恒
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世界史系教授,研究領域為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、西方城市史。著譯《世界史與當代中國》《歷史是什么?》等,主編《世界歷史評論》《新史學》等雜志,主編“光啟文庫”“歷史學研究入門叢書”“上海三聯(lián)人文經典書庫”等叢書。

張松
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(guī)劃學院教授、上海同濟城市規(guī)劃設計研究院總規(guī)劃師?!冻鞘幸?guī)劃學刊》編委、《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》編委、中國建筑學會工業(yè)遺產建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中國城市規(guī)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術委員會委員、上海建筑學會歷史建筑保護委員會委員。研究方向: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。專家特長:城市規(guī)劃設計,國土空間規(guī)劃,建成遺產保護規(guī)劃與管理 。

羅崗
文學博士,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、教授,博士生導師,《現(xiàn)代中文學刊》主編,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(chuàng)意寫作研究院院長、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,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。研究領域為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,兼及當代理論與思想史研究。著有《英雄與丑角》《危機時刻的文化想象》《想象城市的方法》等,編有《重返“人民文藝”》《現(xiàn)代民族國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》《20世紀中國文學史論》等。
對談主持

YAO
建筑師,播客《城市罐頭》主播。
時間和地點
2025年11月1日 (周六)
14:00-16:00
上海圖書館東館(合歡路300號)
7樓閱讀推廣區(qū)
活動報名
線下活動請掃碼報名

相關圖書

《命運之城》
[英] 阿諾德·湯因比 主編
陳恒、屈伯文、倪凱、黎云意 譯
2025年10月
光啟書局
為紀念湯因比逝世50周年,光啟書局推出《命運之城》中文版。本書由湯因比策劃主編,邀請19位城市歷史的名家,合力描繪了歷史名城的19份經典樣本。本書將城市分為三種類型,描繪了兩河流域和古希臘的城邦,從古羅馬到隋唐中國的首都城市,從倫敦到紐約的巨型城市,刻畫了城市與人類文明相伴始終的宏大畫卷。通過書寫作為人類靈魂安放之所的城市,為“城市的未來”這一現(xiàn)實問題尋求答案。
運營團隊
聯(lián)合主辦新京報書評周刊 光啟書局
本文編輯 張瑤
海報設計 光啟書局
本文校對 柳寶慶
新京報書評周刊
隸屬于新京報的文化領域垂直媒體,自2003年創(chuàng)刊以來,新京報書評周刊深耕于文化出版動態(tài),向讀者提供有關文學、社科、思想、歷史、藝術、電影、教育、新知等多個領域的出版動態(tài)與學界動態(tài),提供諸如專題報道、解釋性報道、創(chuàng)作者深度訪談等深度文化內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