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(yī)學學會抗衰老分會原主任委員、知名抗衰老科技專家何琪楊在第三屆老齡產業(yè)發(fā)展論壇上作主旨發(fā)言。
“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?!?月28日,在第三屆老齡產業(yè)發(fā)展論壇上,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(yī)學學會抗衰老分會原主任委員、知名抗衰老科技專家何琪楊教授表示,中國正加速進入長壽時代,抗衰老科技的臨床轉化正在推動從被動養(yǎng)老到主動健康的認知升級,長壽不再只是自然命運,而是可以科學干預的目標。
健康長壽是積極科學干預的結果
中國正快速進入老齡社會。截至2024年底,60歲以上人口已達3.1億,預計2035年將突破4億。在此背景下,健康老齡成為銀發(fā)經濟中的重要賽道。何琪楊指出,當前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9歲,但與健康壽命之間仍存在約10年差距。要想真正實現(xiàn)“長壽且健康”,就必須建立起覆蓋中老年群體的科學干預機制。
圍繞這一目標,國內外正在興起一門新學科——長壽醫(yī)學。它關注的是4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,通過識別、干預各類健康風險,延長高質量生命時間。何琪楊認為,醫(yī)院是看病治病的地方,而長壽醫(yī)學關注的是如何延長健康壽命,是一門服務于健康管理與慢病預防的臨床學科。
作為推動“主動健康”理念的核心載體,長壽醫(yī)學既有理念層面的重構,也有工具與路徑的創(chuàng)新。它以三大體系支撐落地:理論基礎、干預體系與臨床門診?!跋M磥砻恳患胰揍t(yī)院都能設立長壽門診”,何琪楊表示,這不僅是服務能力的升級,也是醫(yī)療服務范式的前瞻布局。
長壽科技的賦能并不局限于診療體系,在他看來,“旅居康養(yǎng)”就是融合發(fā)展的一種典型形式,比如到廣西等環(huán)境好的地方去待一段時間,這已經不僅僅是旅游。當健康干預嵌入旅居方式,老年旅游也可轉化為健康提升過程。“在70歲之前,實際上我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環(huán)境影響更大?!?/p>
在科學支撐層面,何琪楊強調,抗衰老研究必須建立在真實可重復的數(shù)據(jù)和機制上,而非一些自媒體和商家的宣傳噱頭。當前網絡信息泛濫,公眾面對各種“養(yǎng)生”信息常感無所適從,必須通過科學普及、共識凝聚,引導大眾樹立起“主動健康”的新觀念。
健康長壽并非天注定,后天努力也很重要
何琪楊指出,健康長壽的實現(xiàn),既依賴于生物學特征,也深受社會因素影響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壽基因雖有確切存在,但其貢獻率遠低于人們的普遍想象。在70歲前,生活方式、飲食結構、心理狀態(tài)對壽命的影響遠大于遺傳因素。
基于此,何琪楊總結出決定健康長壽的五大因素:基因、環(huán)境、運動、心理與經濟條件。飲食、鍛煉、睡眠等日常行為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。“75歲以后不建議做劇烈運動,做家務其實就是一種適度鍛煉?!?/p>
在飲食干預方面,何琪楊介紹了國際主流的“限時飲食”法,如“5+2”(即每周2天僅吃600大卡食物,其余5天隨意吃)與“16+8”(一天內,8小時吃完食物,其余16小時不吃食物)模型,即強調其對維持健康體重和預防慢病的重要性?!帮嬍诚拗撇灰馕吨鵂I養(yǎng)缺失,反而是延長健康壽命的重要路徑?!痹缭?935年,科學界就通過限食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營養(yǎng)控制可顯著延緩衰老。
體重管理也被視為衡量自律的標尺,何琪楊建議每周至少稱重一次,培養(yǎng)持續(xù)關注自身健康狀態(tài)的習慣?!澳氵B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,還能控制誰?”
營養(yǎng)補充方面,何琪楊提倡根據(jù)老年人生理特點,科學選用抗氧化、抗炎、延壽類營養(yǎng)素,如麥角硫因、槲皮素、維生素D3等。尤其是維生素D3,在延緩端??s短、增強骨密度方面具有重要價值。
睡眠管理亦是關鍵一環(huán)。隨著年齡增長,松果體功能退化,老年人褪黑素分泌減少,導致睡眠質量下降。何琪楊建議可適量補充褪黑素改善睡眠,提升晚年生活質量。
何琪楊強調,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,長壽應以高質量為前提。每一個人都要成為自己健康的“守門人”。
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
編輯 鄭偉彬
校對 李立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