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胡超峰
福建東山島的木麻黃林深處,“先祭谷公,后拜祖宗”的民間習俗穿越時空,成為共產黨人政績觀的生動注腳。谷文昌,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縣委書記,用他的一生,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,樹立了一座不朽的政績觀豐碑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衡量干部業(yè)績好不好,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。各級領導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,樹牢正確政績觀,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真抓實干、久久為功,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?!惫任牟氖论E,如同一面鏡子,映照出正確政績觀的深刻內涵,也為當前開展的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。
為民造福的政績追求
上世紀50年代,谷文昌來到風沙肆虐的東山島任職。這里狂風裹挾著黃沙,一年200多天都在風沙中煎熬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谷文昌看到百姓的艱難處境,心中滿是刺痛,他大聲疾呼:“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,共產黨來干什么?”這質樸而堅定的話語,道出了他心中唯一的政績追求——為人民謀幸福。他帶領群眾與風沙展開殊死搏斗,植樹造林成為改變東山命運的關鍵一戰(zhàn)。在那個物資匱乏、技術落后的年代,植樹的艱難超乎想象。一次次種下的樹苗,被風沙無情地吞噬,但谷文昌沒有放棄。他深知,這不僅僅是種樹,更是為百姓種下希望,是為子孫后代謀福祉。他親自參與試驗,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,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嘗試,終于找到了適合在沙地生長的木麻黃,筑起了一道綠色長城,讓東山島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得到根本改善。
谷文昌的政績,不是寫在文件里、掛在口頭上的漂亮口號,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。他興修水利,解決了百姓的灌溉難題;他修建道路,讓東山島與外界的聯(lián)系更加緊密;他發(fā)展生產,讓百姓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。他所做的一切,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,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這就是他心中最大的政績追求。
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境界
谷文昌在東山島植樹造林,是一場長達十幾年的持久戰(zhàn)。剛到東山時,全島248平方公里的土地,僅有樹林345畝,森林覆蓋率僅為0.12%。谷文昌帶領全縣人民艱難探索,久久為功,十幾年后,在這期間,他從未想過在自己任期內看到綠樹成蔭的輝煌成果,也從未因為一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動搖。他深知,生態(tài)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,需要幾代人的努力,他愿意做那默默耕耘的拓荒者。 在當時的考核評價體系下,這樣的“潛績”并不容易被看到,也很難在短期內帶來政績上的顯著提升。但谷文昌不為所動,他一心只為東山島的長遠發(fā)展考慮。他帶領群眾種下的木麻黃,不僅在當時抵御了風沙,更為后來東山島的經濟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如今,東山島成為旅游勝地,綠色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成為最大的優(yōu)勢,這都是谷文昌當年“潛績”的生動體現。
功成不必在我,不是消極、怠政、不作為,而是一種胸懷、一種境界、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。谷文昌用自己的實踐證明,領導干部要有長遠眼光,要樹立正確的發(fā)展觀和政績觀,多做打基礎、利長遠的工作,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,不追求轟動一時的表面政績。
生態(tài)優(yōu)先的政績范式
谷文昌的政績觀,開創(chuàng)了 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 的早期實踐。他將生態(tài)治理與民生改善有機結合,從谷文昌來到東山,經過14年的辛勤耕耘,到20世紀60年代初,他帶領全縣軍民在東山島先后植樹7萬多畝,覆蓋400多座山頭,讓全島綠化率提高至96%,在總長14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筑起“綠色長城”,更衍生出 “林茂糧豐、百業(yè)興旺”的生態(tài)紅利。這種 “生態(tài)生產力”的理念,還體現在1964年建成的南門海堤工程,這條防臺風生命線,護衛(wèi)著身后2000 多畝農田和 1000 多戶居民;還體現在打造的赤山林場,如今已發(fā)展為可以體驗融森林草地、藍天白云、海水沙灘于一體的休閑、度假、觀光旅游勝地。這些實踐證明,生態(tài)保護與經濟發(fā)展可以實現良性互動。
在生態(tài)治理中,谷文昌展現出 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學智慧,提出“順應自然規(guī)律”的治理原則。在木麻黃種植中,他發(fā)現“頂風栽植”易被沙埋,改為 “順風斜栽”;在水利建設中,他采用“環(huán)山開渠、分層攔截” 的方式,既涵養(yǎng)水源又防止水土流失。這種 “道法自然” 的生態(tài)智慧,與今天的 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” 理念一脈相承,為新時代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了歷史鏡鑒。
清正廉潔的政績底線
谷文昌大半輩子與林業(yè)打交道,但他從不沾公家一寸木材。他教育孩子:“我管林業(yè),如果我做一張桌子,下面就會做幾十張、幾百張,我犯小錯誤,下面就會犯大錯誤。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,把自己的腰桿挺直。”他的妻子工資堅持不上調,把提職、提薪的機會讓給其他同志。他堅決不安排符合條件的自家子女入公職。
在谷文昌心中,清正廉潔是從政的底線,也是樹立良好政績的前提。他深知,只有自己廉潔奉公,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,才能凝聚起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強大力量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,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廉潔自律的榜樣。
谷文昌走了,但他留下的木麻黃郁郁蔥蔥,他的精神更是代代相傳。他用自己的一生,為我們樹立了正確政績觀的標桿。在開展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的今天,我們更應從谷文昌的事跡中汲取力量,以民為本、功成不必在我、清正廉潔,努力創(chuàng)造經得起實踐、人民、歷史檢驗的實績,讓谷文昌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作者系胡超峰,北京市大興區(qū)委黨校講師,研究生,社會工作師,北京市“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微宣講”示范團成員。曾擔任部隊指導員、黨校調研室主任、黨校辦公室主任等職,撰寫理論文章、單位各類文件材料30余萬字?,F任黨校專職教師,主要從事黨史黨建、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。